红塔区新闻网
  1. 首页
  2. 通红甸乡
  3. 图片新闻
  4. 正文

王兴林:为民排忧解难的“金牌”调解员

发布时间:2023-07-13 09:30:48

640 (1)

他肢体残缺,但意志坚韧,工作在田间地头,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普及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用自己的耐心和真心,积极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履行村调解主任的职责和使命。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大婆左村委会治保调解主任——王兴林。

在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大婆左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会议室内,村委会治保调解主任王兴林正在仔细了解一件村民土地纠纷矛盾情况,针对双方情况,王兴林从情、理、法角度,耐心细致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疏导劝解,经过反复分析、劝说,最终双方化开了心结,达成了和解。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大婆左村地处偏远山区,山高坡陡箐深,交通不便,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对于因患急性骨髓炎进行了高位截肢后只能靠左腿和双拐行动的王兴林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自身的不便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并没有影响王兴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践行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认真履行村调解主任的职责和使命。

自2016年5月担任大婆左村调解主任以来,王兴林深知,要想胜任人民纠纷矛盾调解工作,依法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自己要学法懂法。为了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王兴林始终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素质、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积极参加市县司法行政机关举办的培训班,主动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学习,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民调解知识、技巧及方法,并积极与司法所及其他调解主任交流经验心得,不断更新业务理论知识,提高驾驭案件处理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和总结经验,王兴林现在已成为一名让群众放心和舒心的“金牌”调解员。

工作中,王兴林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村情实际出发,重点排查矿山复垦、小婆左小组整村搬迁可能引发上访、群体性事件等因素 ,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通过加强防范力度、创新防范措施,将一些可能诱发上访、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他心系群众,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放在工作的首位,经常深入各家各户、田间地头,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心头的“烦心事”“闹心事”。截至目前,王兴林成功调处村民矛盾纠纷132起,经常进村入户用汉语、苗语“以案释法”,耐心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宣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帮助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有事靠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

2020年12月,王兴林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2年被县司法局遴选为农村“法律明白人”。在荣誉面前,他不沾沾自喜,将荣誉记在心上,化为前进的动力,将坚守为民初心,在工作岗位上接续奋斗,以真诚和实干认真做好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为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华宁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鑫  杨芝信  周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