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7 08:54:23
村里道路宽阔平整。
老人们在新建的亭子里乘凉、拉家常。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华宁县宁州街道甸尾社区沙果村小组,沿途鸟语花香。进入村里可看到各家房屋上的农耕手绘图将村子装点得分外美丽,老人们正悠闲地坐在新建的亭子里乘凉、拉家常,犹如一幅村美人和的美丽农村新画卷。
近年来,沙果村小组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加强乡村治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等举措,不断改善村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加强乡村治理 村庄换新颜
沙果村小组距离县城约2公里,因村子水系环绕、古木参天、交通便利,一直都是周边村民饭后散步、周末放松的首选,下河捉鱼、焖土窑、品尝杀猪饭更是众多华宁人心中抹不去的乡愁。但前几年,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资源不聚拢,村内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村内环境“脏乱差”,导致这个“山水田园”资源丰富的小山村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让村庄发展好,‘领头雁’的作用至关重要。县里以‘四级联创’为抓手,明确村组干部设岗定责内容,将‘四级联创’工作推进情况纳入‘543’大岗位制考核内容,小组长每个季度评定为优秀的,可以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多拿到1200元左右的奖励。”甸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雨桓介绍,村组干部的待遇有了保障,干事风格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与此同时,县、街道两级还采取由县处级领导和街道班子成员“一对一”挂包帮带村(社区)的方式,通过带资源、传经验、教方法等有效措施,补齐村组干部能力素质短板。
据了解,在2021年7月之前,沙果村小组的村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道路狭隘、危房闲房遍布、畜圈杂乱的村庄。为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县、乡、村、组四级干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通过“一户一议、一户一策”党员干部包户讲政策、讲规划,打消群众思想顾虑,推动河道治理、农村公厕、产业发展道路、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落地见效。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按照边拆边建的原则,全力推动“六必拆”工作,形成干部率先拆、党员带头拆、群众跟着拆的工作劲头。同时,针对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由村组干部、党员组成一支安心拆除小分队,为他们上门服务,实现暖心拆除、安心拆除。
此外,沙果村小组还积极推行党员责任区、“门前三包”制度及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由小组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组织党员、妇女、青年建立责任区,以“责任区+责任人+群众”的方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负责的治理新格局,通过开展“盆景出门”“一米菜园”“最美庭院”评比等活动,涵养淳朴民风,构建和谐乡风,打造舒适宜居的特色乡村风貌。如今的沙果村小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发展乡村旅游 群众展笑颜
乡村治理加强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产业的发展也必不可少。考虑到村里自然资源丰富,沙果村小组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前来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由于村里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土地大多闲置,沙果村小组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连片流转土地180亩,出租一部分给企业种植蔬菜,一部分由小组独资成立华宁民心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通过种植巨型水稻、养殖稻花鱼,让村民增收的同时也为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稻香鱼肥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后,沙果村小组还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将村里待客室改造为四合院,并出租给华宁禾田山水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饭店,配套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四合院出租给企业后,他们经过改装,里面既可以吃饭还可以露营和烧烤,逢年过节还会举办音乐节。自今年2月开业以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沙果村小组村民代表李涛说,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在节假日,小组也会举办摸鱼节活动,并邀请其他村小组的文艺队表演跳花灯、耍龙灯等传统节目,让游客来了之后有可玩性,乐在其中。今年以来,沙果村小组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
“以前年轻人都爱往外跑,现在村里居住环境变好了,娱乐节目变多了,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就业机会也变多了,大家都选择回来发展。”村民袁志雄笑盈盈地说,现在回来在饭店打工,一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和在外面打工的收入差不多,能在家门口就业,收入还不错,真是再满意不过了。
据了解,2022年,沙果村小组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村民每人每年分红2000元。下一步,将以龙珠河流域治理为契机,结合湿地公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做优“山水田园”文章,留住乡愁,并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田园美食、“一米菜园”、夜间经济,做优乡村旅游,真正实现村美民富。
玉溪日报 记者 高倩 文/图